粒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粒子科学技术中心是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下设研究单位之一,是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部分力量搬迁青岛组建而成,是支撑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国家重点学科以及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力量。
山东大学粒子物理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我国著名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家王普、王淦昌等学界泰斗都曾在山东大学从事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的教学科研活动。1981年高能物理获得首批博士授权点,1984年培养出全国第一位高能物理学的博士,2007年获批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建设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粒子科学技术中心现有教职工30余人。
中心具备完备的粒子物理学科硕-博人才培养体系。 涵盖粒子物理理论、粒子物理实验、粒子探测器技术、高能物理计算技术研发、加速器应用等主要研究领域,粒子理论方面包括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理论研究及其在强子结构等方面的应用,实验上参与了多个大型国际合作实验项目(如LHC-ATLAS, RHIC-STAR, BEPC-BESIII,DayaBay,PandaX, LHASSO等),并承担了重要硬件研制、软件平台建设等任务,在粒子辐照方面,开展功能辐照材料的研究等。
中心网站:http://www.pppi.sdu.edu.cn/
光-热辐射研究中心
于2017年在青岛校区新成立的科研单位,研究中心主任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林华教授。该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吸收散射介质内光/热辐射传输机理及数值模拟;微尺度热物理过程及能量输运机制;海洋水体固有辐射特性测量及水下光场模拟;凝聚态物质光学特性的理论建模与实验测量;材料光学、电学和热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模拟等。
中心网站:http://www.otrc.sdu.edu.cn/
空间天文物理融合研究中心
2019年5月16日,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简称前沿院)获学校批准正式设立空间天文物理融合研究中心(简称融合中心)。
该中心的设立是我校“一校三地”、“学术兴校”、“学科交叉”、“追求卓越”等发展战略和理念的具体体现,有望加强我校在空间、天文、物理和信息科学等学科领域的深层次交叉融合,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和动力。
依托青岛校区,融合中心将重点加强与前沿院粒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空间科学研究院、物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相关科研团队的学科交叉融合,建成以解决天文和空间重大科学问题、满足国家深空探测与空间环境保障战略需求、承担有关探测和建设任务为牵引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集群,实现杰出人才和高水平研究生队伍方面的显著增量。
在致力于“卓越”创新科学前沿研究的同时,融合中心还将组织技术团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大型科研装置,推动重大科学和技术应用成果的产生;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深空探测和空间环境保障等建设任务,响应国家战略需求,通过“顶天立地”实现“做大做强”。
融合中心将成立专门的交叉研究推进委员会,负责制定融合中心的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和督导中心组织开展各项交叉科学研究,对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宏观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