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检测到您在用IE老版本浏览器或360兼容模式访问,为帮助您获得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chrome,搜狗,IE11等浏览器或更换至360极速模式
通知公告
山东大学第十四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候选人——刘文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18        点击数:

刘文剑,200112-201812月期间为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12月起为山东大学讲席教授、青岛理论与计算科学研究院创院院长。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亚太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会士、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会士,5个国际奖项获得者。长期从事相对论量子化学理论、方法、算法研究与程序开发,被国际同行誉为相对论量子化学领域的“学术权威”和“关键人物”。

刘文剑教授事迹介绍

一、学术科研经历

刘文剑,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获得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959月至200112月先后在德国马普协会复杂物理体系研究所、德国鲁尔-波鸿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0112月至201812月任教于北京大学,201812月至今任教于山东大学。

刘文剑教授长期从事相对论量子化学理论、方法、算法研究与程序开发,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他提出了系列相对论多电子哈密顿量,并建立起一个连续完整的“哈密顿量梯子”;发展了系列新的描述强相关电子的波函数方法(SDSPT2SDSCIiCIiCIPT2iCASiCISCFSOiCIiCISOSOiCISCF等);系统发展了相对论、自旋匹配、非绝热耦合、线性标度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提出了全新的核磁共振(NMR)相对论理论,解决了该领域长达40年悬而未决的一个重大难题;提出了核自旋-转动(NSR)的严格相对论理论,并创新地建立了NMR与实验NSR之间的“相对论映射关系”,填补了该领域长达60余年的空白;发展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化学计算软件包BDF(已经商业化)。

基于深厚的学术造诣,刘文剑教授也获得了诸多学术荣誉,例如:CMOA“明日之星科学家奖”(2001);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1;第四批);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奖(2006;对40岁以下青年理论化学家的最高国际奖项,中国唯一获奖者);亚太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Pople奖(2006);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6);德国洪堡基金会Bessel奖(2007);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2014;国际理论化学界的最高学术组织);亚太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Fukui奖(2017);亚太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会士(2017);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9);欧洲科学院(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2019);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会士(2020);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2021)。

除此之外,刘文剑教授还承担了许多学术服务工作,例如:ChemPhysMater (编委;2021.12至今);Co-editor of Current Chinese Science2020.7至今);Advances in Chemical Research(编委;2020.4至今);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eoretical Chemical Physics(理事;2019.7至今);Molecular Physics(副主编;2016.6至今);Journal of Chemical Theory and Computation(顾问编委;2015.1至今);Molecular Physics(顾问编委;2013.1-2016.6);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Chemistry(顾问编委;2013.1至今);Chemical Physics(编委;2010.7至今);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编委;2009.3至今);Asia-Pacific Associ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Chemists(理事;2007.6至今);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Chemistry(编委;2007.3至今)。

二、优秀研究生简介

2002年以来,刘文剑教授共指导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24名,其中16名已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部分优秀博士研究生如下:

张勇,2007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张勇主要发展相对论含时密度泛函方法和程序,研究旋轨耦合作用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毕业后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起为山东大学研究员。

程澜,2009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程澜主要发展核磁屏蔽常数的完全相对论理论,毕业后先后在德国、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起为Johns Hopkins大学助理教授。

李振东,2014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李振东主要发展开壳层体系自旋匹配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毕业后去美国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获得中国化学会理论化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2019年起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2020年获得唐敖庆理论化学青年奖,2020年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

三、一丝不苟,将细节做到极致

刘文剑老师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科学家。说他与众不同,不仅是因为他登上了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科学高峰,而是因为他做人做事太过较真,近乎“不近人情”。学生写的文章,大到文章结构、公式推导,小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他都亲自过问,严格把关。无论什么报告,即使深夜交给他,第二天一大早,就会发现密密麻麻做了大量的批注,连语法和标点符号的不当之处也全部给予了修正。“科学上不允许任何一点的失误和将就,任何一篇文章都是要白纸黑字永远留世的!”尽管刘文剑老师的学术成就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他发表的文章并不算多,“多发表些文章当然是好事,但文章的数量并不能和学术水平划等号,重要的是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做出有特色和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他要求学生“不要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而要力图每一篇论文都能解决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严谨、严肃、严格、严密”,这是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学术精神的体现。

基础研究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使我们‘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也是所有应用的基础,是通过自由探索产出从无到有、“从01”的原创性成果的过程,需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严谨细致,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刘文剑老师用30年余载的躬耕,诠释着拼搏奉献、严谨求实的科学家精神。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用实际行动鼓励学生培养独立的人格和强悍的性格,学会选择,懂得坚持,勇于探索,培育出满园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