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陈耀教授与宁昊博士合作编著的《空间等离子体相干辐射》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著作由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陈耀教授与宁昊博士合作编著,入选21世纪理论物理及其交叉学科前沿丛书及“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并受到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理论物理文化与传播项目”的资助。全书共8章、321页,系统总结了太空中丰富多彩的射电爆发现象、背后的等离子体波动和动理论基础,并且综述了陈耀教授团队近年来在等离子体相干辐射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空间等离子体相干辐射》,21世纪理论物理及其交叉学科前沿丛书,陈耀、宁昊,北京:科学出版社,2025.9,ISBN 978-7-03-082168-3,购书链接:https://item.jd.com/10195311005345.html
太空射电辐射是典型的多尺度物理现象,相关研究涉及大尺度天体能量释放、激波重联等粒子加速,以及不同类型的等离子体动理论不稳定等,也包括共振或非共振的、线性或非线性的波粒与波波作用等。本书从集中展现太阳系主要射电辐射现象出发,结合近年来在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全面介绍有关的等离子体线性波模和动理论基础,以及有关的动理论不稳定性和相干辐射过程,为理解太空中的相干辐射现象提供理论基础。本书可供天文和空间科学领域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与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近年来,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正在组织论证太阳、巨行星系、远日球层顶等系列探测计划,这些计划或将携带射电探测及相关载荷。同时,已建成的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子午工程II期系统也部署了两大日像仪装备,正在持续产生大量高质量科学数据,为射电观测与研究提供了强大支撑。本书的出版顺应了这些国家深空探测与空间环境保障等方面的战略需求。希望通过本书,可使“太阳系射电或射电太阳系”这一学科领域更显整体化和体系化,并推动提升该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
作者简介:
陈耀,主要研究方向为太阳爆发物理。发现了最大尺度的日冕波动--冕流波现象,发展了相应冕震方法;发现了“隆起”、“断谱“、“珠状条链”等新型频谱特征,提出了等离子体相干辐射新机制等。自2013年起,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突破毫米波射电探测技术难题,研制成功国际首套35-40GHz太阳射电频谱系统,弥补了“35-40GHz的空间天气预报原始数据空白”;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II期荣成站建设任务并通过国家验收,相关仪器指标获评“unprecedented resolution”;主持基金委国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星载太阳耀斑毫米波探测谱仪”以及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等。著有《等离子体物理学基础》、《空间等离子体相干辐射》,分别入选“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曾获山东省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空间天气科学青年创新奖、山东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日地系统科学Basu早期科研生涯奖等。
宁昊,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太阳爆发物理过程和射电辐射机制,包括耀斑多波段观测,太阳和行星射电相干辐射机制的粒子模拟研究等。参与编著《空间等离子体相干辐射》,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批特别资助(站前)项目。研究成果先后被美国天文学会、RHESSI仪器团队以及欧洲太阳射电天文学家论坛(CESRA)等作为亮点工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