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至12日,第31届夸克物质国际大会(Quark Matter 2025)在德国法兰克福如期举行。夸克物质国际大会是高能核物理领域最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每三年举办两次,本届大会由法兰克福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和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本次会议汇集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000名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共同探讨高能重离子碰撞物理学的新发展。来自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粒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多名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汇报了他们近期在实验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极端相对论高能核-核碰撞中形成的强相互作用物质的基本理解,以及在高多重数质子-质子碰撞和质子-核碰撞中涌现的量子色动力学现象。在本次会议上,硕士生张思婕做了“Studies of Jet Quenching in O+O Collisions at √sNN = 200 GeV by STAR”的口头报告,汇报了RHIC能区氧核-氧核碰撞中喷注淬火相关的首次实验测量结果,该测量为小系统中喷注淬火产生的临界尺寸研究提供了关键实验依据。博士研究生包贤文做了“Direct virtual photon measurements in Au+Au collisions with STAR BES-II data”的口头报告,汇报了RHIC束流能量扫描二期直生光子的最新实验结果。该测量为领域内针对“直生光子之谜”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多位博士生在会议中做了墙报展示:博士生付瞳汇报了STAR实验束流能量扫描II期Λ超子的整体极化的最新测量结果;博士生李辰艳展示了CMS实验质子-铅核中Λ超子局域极化的实验测量结果;博士生沈丹丹展示了质子-质子碰撞中J/Ψ能量关联子的实验测量;何杨博士展示了STAR实验同质异位素中半单举强子喷注的实验测量结果;博士后苟兴瑞展示了STAR实验束流能量扫描II期Ξ和Ω超子的整体极化的最新测量结果。上述结果在本次会议中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在大会报告及会议总结报告环节,这些研究进展多次被引用并被推选为亮点工作。

目前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粒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研究中形成了一支理论与实验相互促进、特色鲜明的研究团队。在自旋极化、硬探针、电磁探针和集体流等研究方向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教育部等部门的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