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大教育家精神的先进模范,使中青年教师在成为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工作“筑梦者”的道路上学有榜样、干有方向、行有力量,我们陆续推出“教育家精神在前沿”系列人物事迹专访。
今天我们走进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刘林华教授,一同探索他在光-热辐射领域的科研旅程和从教28年的教育情怀。

刘林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光-热辐射中心热辐射物理团队负责人,兼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发展计划“红外热辐射特性及其传输机理”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燃烧与传热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 Radiative Transfer副主编、Heat Transfer Research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吸收散射介质内光-热辐射传输机理及数值模拟,微尺度热物理过程及能量输运机制,高温弥散介质非平衡热辐射输运机制,凝聚态物质光学特性的理论建模与实验测量,材料光学、电学、热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模拟。
一、驰而不息,不矜不乏,躬耕源头活水来
刘林华教授对光-热辐射领域的浓厚兴趣,源于其对现实生活问题的敏锐洞察之中。光与热,不仅承载着能源供给的重任,还肩负着信息传递的使命。从家庭日常中简单的烧煤做饭,到国家科技前沿的卫星发射、导弹制导,光-热的身影无处不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却又至关重要的生活现象,激发了刘林华教授对光-热辐射领域无尽的好奇与探索欲。
基于此,刘林华教授毅然踏上了光-热辐射的研究与探索之路。在本科时,他选择了热能工程专业,开始了他在光与热的探索,他把这个专业通俗且亲切地叫做“锅炉”专业,揭示了这个专业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科毕业后,他并没有立即投身于纯粹的学术研究,而是选择在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担任助理工程师,这段“产品式”的探索让他得以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了热能工程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的现状与需求。在积累了足够的实践经验后,他毅然决定回到大学,在工程热物理方向攻读博士学位。这一次,他更加深入地钻研了光-热辐射的理论与实验,将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转化为学术研究的动力与方向。博士毕业后,他更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校任教,将自己对光-热辐射领域的热爱与理解,传递给更多的学生。无论是作为助理工程师的实践探索,还是作为学生与老师的学术追求,刘林华教授始终坚守着自己对光-热辐射领域的热爱与执着。

刘林华教授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在光-热辐射领域不断深耕细作。他获得第七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200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2004年度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获黑龙江省“五四”奖章。在科研之余,他写了《红外辐射特性与传输的数值计算——计算辐射学》、《梯度折射率介质内热辐射传递的数值模拟》《辐射传递方程数值模拟的有限元和谱元法》三本专著。但谈及自己取得的成就,他表示,自己没什么值得自豪之处,只要能尽己所能,投身于学科发展,助力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便已足矣。
二、矢志报国,求是创新,笃行不息正思想

第十三届微纳尺度热辐射国际研讨会(二排左六为刘林华教授)
刘林华教授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开展光-热辐射领域的学术探索。他的大学时期,正值国家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他敏锐地洞察到了国家面临的能源困境,特别是煤炭等化石能源燃烧不充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制约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刘林华教授深感责任重大,他决定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光-热领域深耕。近年来,在刘林华教授的引领下,光-热辐射研究中心立足于国防、航天等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在自适应热管理智能窗应用研究、非晶三氧化钨纳米点应用研究等领域均取得新进展。

汉阳大学(韩国)-双边交流会(一排右一为刘林华教授)
在谈及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时,刘林华教授高度重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他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光-热辐射领域的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而“家国情怀”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以自己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做访问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的经验为例,鼓励学生走出去看看,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访问等活动,了解国际上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氛围,在不重复、不一样的原则基础上,更好地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定位,为国家前沿领域的研究做出更多贡献,助力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第五届微纳尺度热值传递会议(中间为刘林华教授)
三、师以匠心,言为士则,道德情操惠杏坛
在谈及留校任教的初心,刘林华教授用了“效应”来描述。他认为,在自己的学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应当致力于让自己的知识产生如同涟漪般的“效应”,广泛而深远地波及到那些对这一领域满怀热忱的学生,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与他们共同推动光-热辐射这一领域的繁荣与发展。他深知,知识的力量在于传承与创新,于是,刘教授不仅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传授专业知识,更在实验室里亲力亲为,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能力。

在教授知识之外,刘林华教授还反复强调“纠正”的重要性。他坚信,教师的职责远不止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为他们装备起面对复杂世界、抵御诱惑的坚固铠甲。他以自己和学生当初在留校和进企业工作之间的选择为例,提出在面临职业抉择的关键时刻,应当基于对自身能力的深刻认知,与对社会贡献的积极展望来做出决定。只要确信自己能够胜任某项工作,并有能力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出独特的价值,那么这样的职业选择便是极具意义且值得追求的。
四、硕果累累,赓续前行,促进前沿再发展
在刘林华教授的引领下,光-热辐射研究中心自2017年7月成立以来,便大力推动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凝聚态物理、材料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了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团队。这个团队汇聚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者,他们共同开展系统、深入的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争取前瞻性基础研究突破,不断提升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
展望未来,刘林华教授对于光-热辐射研究中心的发展有着深远的规划与期望,其中加强“老中青”研究梯队建设是其核心战略之一。他深知,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创新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团队,不仅需要资深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也需要中年学者的中坚力量和青年学者的新鲜血液,共同发挥组合、主体作用。
结语
刘林华教授始终坚定不移地行走在科研与教育的征途上。他于光-热辐射躬耕笃行,始终以谦逊的态度面对科研挑战,以创新的理念引领学科前沿,以求是的精神追求真理答案,迎合国家发展之需要;他于铸魂育才行而不辍,始终以无私的心态传递知识经验,以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品格,以高尚的情操激励学生追求卓越,培养光-热辐射之人才。他的故事,写满了对科研与教育的无限热爱与笃实追求;他的精神,将激励着更多的人在科研与教育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