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检测到您在用IE老版本浏览器或360兼容模式访问,为帮助您获得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chrome,搜狗,IE11等浏览器或更换至360极速模式
新闻动态
空间电磁探测技术实验室与空间天文物理融合研究中心召开耀斑载荷研制技术研讨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09        点击数:

5月6日,空间科学研究院空间电磁探测技术实验室(简称LEAD)与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空间天文物理融合研究中心(简称融合中心)联合召开星载太阳耀斑毫米波辐射探测谱仪(简称SoFar系统)空间环境适应性等技术研讨。会议由陈耀教授主持,徐拓奇研究员、严发宝副教授、杨林副研究员、魏磊副研究员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研讨会上,陈耀首先介绍了SoFar系统的基本情况及研究意义。随后,严发宝介绍了项目进展状况、系统主要结构、关键技术途径及目前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并详细叙述了当前实际观测效果、天线与后端电子学系统的结构组成等。魏磊、杨林等报告了SoFar系统的天线设计指标、材质选取与小型转台研制进展等情况。通过研讨,进一步明确了系统研制关键技术、难点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并确定了天线设计、后端结构安排、转台精度等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明确了该项目应采取的工程实施路径。

LEAD与小卫星团队开展研讨会

SoFar系统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星载测量实现针对氧气吸收峰附近50-70 GHz频段耀斑辐射流量的首次观测。该载荷有望打开这一观测窗口,产生崭新科学数据,并将之用于耀斑高能物理研究,推动空间天气相关预报预警业务应用。该项目由LEAD提出并抓总,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空间天文物理融合研究中心、五院513所等优势单位形成研制团队。目前LEAD已完成初步原理样机研制,并对太阳进行了观测实验(见图)。融合中心小卫星团队主要承担SoFar系统转台的研制工作,并就载荷在极端空间环境下的材料适应性选择、结构设计、航天工程化等各方面提供支持,目前已完成转台部分的三维建模及其二维迭代分析。下一步,双方将加强研讨,根据拟定的技术路线和工程实施方案,逐步进行系统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优化、系列仿真测试,以及推动开展临近空间高空热气球测试实验。团队还将完成超宽带、极低噪声系数的放大器模块研制,并掌握毫米波带通滤波器阵列研制等系列关键技术。

空间科学研究院LEAD与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小卫星团队的深入融合与团队合作,是我校“一校三地”、“学科汇聚交叉融合”等发展战略的行动体现。在上述学校发展战略指引下,空间科学研究院将继续联合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等优势单位,充分发挥学校多校区多学科优势,联合国内优势资源与力量,加强空间探测平台与国家重大任务承接能力建设。通过多学科交融的大科学工程任务实践,为实现学科强强联合探索切实可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