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上午,由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刘大鹏老师讲授“寒假一课”系列课程第五课:《超分子自组装》。超分子自组装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并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刘老师从超分子自组装的定义、类别、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带领同学们认识了超分子自组装。
首先,刘老师由Science创刊125周年提出的125个问题之一“How Far Can We Push Chemical Self-Assembly?”开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了什么是超分子自组装,即分子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自发形成有序的纳米结构的过程,并借助示意图演示了超分子自组装的过程。刘老师以电影中钢铁侠的纳米战甲为模型,直观展示了未来超分子自组装的应用以及这种自组装结构特点——可逆性,即拥有自我修复、自我愈合的能力,目前,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许多这种自愈合材料并投入应用。
随后,刘老师又讲述了超分子自组装在生命活动中的应用,这不禁让我们感叹于人体中各种精妙存在的自组装结构。刘老师介绍了几种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由不同作用力驱动的超分子自组装类型,分别是由疏水作用、氢键作用和金属配位键作用驱动的超分子自组装,由此,科学家合成了各式各样的具有不同结构的纳米材料,但目前仍然受到限制的一个方面是,如何进行更高级的组装,形成更高级的结构单元,这都是科学界尚在探究的问题。
最后,刘老师讲到,与生命体中的超分子自组装过程相比,科学家目前的对于超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对纳米颗粒的研究是极具匮乏的,当前自组装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生物体中复杂的自组装过程以及如何对自组装过程进行追踪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不断的有青年学者投身超分子自组装研究。
本次“寒假一课”第五课内容以目前比较热门的超分子自组装为主题,刘老师详细地介绍了超分子自组装的发展状况,为同学们科普了化学前沿内容,展现了超分子化学的魅力,拓宽了知识面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同学了解超分子自组装,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投身超分子自组装研究领域,对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